在鸵鸟的饲养技术中,雏鸵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是繁育场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先进的饲养技术进行综合分析饲养并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对提高鸵鸟成活率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雏鸵鸟的饲养观察,结合发达地区繁育场的成功经验,探索出对雏鸵鸟的早期饲养经验,总结出一系列促进雏鸵鸟成活率高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雏鸟育雏前准备
1.育雏舍:雏鸟舍类似雏鸡舍,具备保温、干燥、通风、防暑等功能,备有通风增温设施。栏舍坐北朝南,带有相应的半荫棚运动场,室内为水泥地面,运动场内有1/3水泥地面。入雏前1周进行全面打扫和消毒,地面和墙壁用1~2%的火碱喷酒消毒,然后关闭门窗,用甲醛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熏蒸消毒。育雏室门口设有火碱消毒池,入维前1天,将育雏室的温度升至22~25℃,保持相对湿度50%~60%。
2.育雏器具:采用土烷增温来育雏,人雏前对育雏室进行彻底消毒,因地取材,用锯末或植物秸杆烧坑使温度保持在34~36℃,与人体温相近。
3.食槽:光滑平整,便于雏鸵鸟吃食,便于清洗和消毒。食槽固定结实,否则被雏鸟踩翻,既浪费饲料又可能压伤雏鸟,水槽使用水盆,使用前先进行清洗和消毒,因鸵鸟饮水时嘴向前要水,然后头向上拾,故盛水的盆子要较宽阔。
二、雏鸟饲养管理
1.育雏密度管理。育雏密度对雏鸵鸟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雏鸵鸟的培育一般采用地面育雏,在出雏后第一周内,每只雏鸟需要面积至少0.16~0.2平方米,以便雏鸟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息场所,又可有效地减少雏鸟相互间的应激,防止腿部畸形。以后每长大一周,活动面积至少应增大10%,同时区域的角落应做成弧形,以免雏鸟因温度过低时在角落堆积而导致踩伤、挤伤,甚至造成死亡。
2.雏鸟繁育温度控制。出壳不久的雏鸵鸟背部暖而腹部受凉,则腹中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完全不吸收,大大降低了雏鸵鸟的或活率。为了保温、御寒,有条件的可用电热板或其他保温设备,可促进卵黄吸收,使胃液流动,促进消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雏鸵鸟的动静、状态,以正常状态为标准来调整
温度。例如雏鸵鸟互相拥挤聚集在一起,食欲和精神不振,并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这是温度略低的表现,应予升温,同时还要防止雏鸵鸟被踩压室息而死。如雏鸵鸟张嘴喘气呼吸、大量饮水,并且展翅散热,食欲减退至拒食,这是温度过高的表现,采用多给饮水,少垫草或拆除保温设备等措施来降低温度。
3.育雏舍里的合适温度。出壳雏鸵鸟2周龄内应保持在24℃以上,以后逐渐降至18℃。育雏伞或育维笼内出壳后雏鸵鸟保温育雏第1日龄为35℃(育雏室温为25℃),1周龄内应达到33℃~36℃,第二周起每周减少3℃,1月龄以后每天降0.5℃,一般2月龄~3月龄以后脱温。1周龄~4周龄选在天气晴朗气温高时将雏鸵鸟放到运动场上活动,晒晒太阳:炎热夏季,运动场要有树萌或阳棚,以便降低育雏舍内的温度。
3.适宜的湿度控制。育雏舍适宜的湿度对于雏鸵鸟的生长也很重要。如果育雏舍湿度过低,会导致雏鸵鸟出现脱水症而降低其成活率,应及时提高湿度、补充营养。如果育雏舍湿度过高,则会导致雏鸵鸟出现水肿。育雏舍前期的相对湿度一般应控制在50%~55%,后期可降低湿度要求,在50%~75%的范围内均可适应。
4.适宜的空气流通。育雏舍需要注意增加空气流通,及时排除育雏舍内粪尿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促进雏鸵鸟生长。冬季时通气要注意使用暖气,防止雏鸵鸟受到冷风吹袭而受凉。
5.饲料与饲料配方。刚出壳的雏鸟并不饥饿,其腹内的卵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要。开食过早会使卵黄吸收不完全,损伤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雏鸵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开食前应先给饮水,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饮水后2小时再喂给混合精饲料,精饲料以粉状拌湿喂,也可用嫩绿的菜叶、多汁的青草、煮熟切碎的鸡蛋作为开食料。在这期间不能在育雏伞、育雏箱内使用垫草和其他垫料,因为此时雏鸟分不清什么东西可食与不可食,只要能吞咽进去的东西就吃,往往造成肠模阻。1周龄雏鸟的饲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每隔3小时投喂1次,以后逐渐减少到4小时喂1次。
每次先喂青绿饲料,后喂精饲料,每次以不剩料为准。1周龄以后喂料可不用拌湿料,而改喂颗粒料。1-3月龄的雏鸟精料占日粮的60%,青绿饲料占40%。镁的缺乏可引起骨骼病变,从3周龄开始,可以在饮水中补充硫酸镁,添加剂量为每10升水中加5克。
雏鸵鸟的精料配制:1-3月龄雏鸟的混合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1%-22%,若单纯喂含高蛋白质的混合精料,很快会导致腿病的发生。雏鸵鸟对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要求比雏鸡、鸭高得多,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含钙的饲料如贝壳粉、碳酸钙、磷酸氢钙等。若以雏鸡饲料喂雏鸵鸟,应添加2%-2.5%的骨粉,可有效防止腿病的发生。
三、雏鸵鸟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
1.曲霉菌病。发生曲霉菌病的病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口流粘液、体温升高、离群懒动等症状。防治措施:避免饲喂霉败的饲料,不使用发霉的垫料;用1:3000的硫酸铜液作为饮水:采用针对病菌的抗生素药物肌注。
2.白痢。发生白痢的病鸟食欲减退,排便有腥臭味,精神萎顿。防治措施:立即隔离病鸟,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口服土霉素片,每次3~10片,每日3次,连用3天;肌注硫酸庆大霉素,每次用量20万~40万IU,每天1次,连用3~5天。
3.脚腿病。发生脚脚病的病鸟喜卧懒动,行走不正常。防治措施:雏鸟栏舍可用粗布垫地以防跌伤,雏鸟长大后也应保持地面粗糙度,防止其滑倒受伤;保证雏鸟食物中的钙质含量,食物中添加适量骨粉以及硒等微量元素;按1g多维对水1.5kg的比例,在雏鸟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并持续3个月。
4.新城疫。发生新城疫的病鸟呼吸困难,偶尔伴随咳血症状:眼肿胀,分泌物多;排便不正常:并伴随一些神经症状。防治措施:以疫苗免疫为主,1~2周龄用LaSotaIV系或克隆30系滴入鸵鸟眼中或鼻中进行免疫,或采用肌注1次I系疫苗的方式进行免疫。
四、结语
掌握科学的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饲养技术,对雏鸵鸟的早期饲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提高雏鸟的成活率方面作用表现突出。在饲养管理中,应合理进行维轮鸟的开食管理,加强对舍饲环境的监控,对于发生疾病的雏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情,以保证雏鸵鸟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