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鸵鸟(African ostrich)属于鸵鸟目鸵鸟科,原产于非洲及阿拉伯沙漠地带,具有生长快、耐粗饲、繁殖力高、抗病性强等优点,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极高 ,从而刺激了我国鸵鸟繁育业的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繁育一方面可以改善繁育条件,防止因外界因素对动物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繁育风险。但在实际中,我国鸵鸟繁育业仍存在繁育规模小、繁育技术落后等问题,且对非洲鸵鸟各个生长期的特性认识不足 ,严重影响了鸵鸟繁育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繁育场的建造、非洲鸵鸟各生长阶段的饲养及管理作一综述,旨在为鸵鸟的繁育提供实际指导。
繁育场的选址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在通风向阳、相对安静、水电便利的地方,尽量避免人为噪音对鸵鸟造成应激。按照所养鸵鸟的规模来确定鸟舍和运动场的修建面积,一般情况下,0~3 月龄的雏鸵鸟,每羽所占育雏舍的面积为 2 平方米 ;在育成期的鸵鸟,每羽所占鸟舍的面积不应少于 8 平方米,而运动场的面积不应少于 50 平方米;对于种鸟,则进行分栏饲养,每个栏舍饲养 2 雌 1 雄成年种鸟,围栏高约 2 m,每个栏舍长不少于 40 m,宽不少于 20 m。
鸟舍内应配备有增温保湿设施,以便调节舍内的温湿度。运动场外还应搭建简易雨棚,一方面可以遮风挡雨,另一方面在夏季还可以遮荫。食槽、水盆等按照规模化繁育的形式来确定,食槽底面应光滑,水盆最好选用宽阔的不锈钢铁盆,以免被踩翻。
非洲鸵鸟为草食性动物。由于它们的采食量大,生长迅速,考虑到饲喂成本,采用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的饲喂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当季的绿色植物,如农副产品、青草等,以扩大饲料来源。饲喂前,仔细将其切碎即可。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种类青料的营养和含水量都不同,含水量过高的青料不耐饿,为防止鸵鸟因饥饿而采食异物,饲养员应合理配制青、精料的比例及饲喂量,而不是一成不变。
1)沙。运动场地面应铺垫 10 cm 左右厚的沙子,一方面便于鸵鸟的运动,另一方面对鸵鸟的腿部起保护作用,防止鸵鸟因意外摔倒对其造成伤害。鸵鸟直接将粪便排在沙地,故鸟舍内的沙要经常更换,以免湿度太大使鸵鸟患腿病或因室内氨浓度过高使鸵鸟感染呼吸道疾病。雏鸵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啄食。若碎玻璃、铁丝或塑料袋等杂物被鸵鸟吞食,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腺胃阻塞或创伤性胃炎。这就要求在饲喂过程中,要对鸟舍内外和运动场的环境进行仔细检查,及时清扫粪便和异物,应特别注意围栏周围无杂物,以免鸵鸟将脖子伸到围栏外误食造成伤害。在雨天,要及时清除坑洼的积水,并补上沙土,以保持运动场干燥。
2)消毒。严格按照消毒程序有计划地对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外来人员也应先进行熏蒸消毒或其他途径消毒后再进入繁育场,以免带入有害菌。用具。除了日常的打扫及消毒工作外,还应对食槽和水盆及碎菜机等相关用具及时进行清洗,尤其是夏季,最好做到每天清洗 1 次,防止食槽内剩余的饲料变质或被蚊虫叮咬后传播疾病。
3)巡栏。清晨放鸟及每顿饲喂时都要巡栏,尤其要注意观察非洲鸵鸟的精神状况、采食、饮水及粪便状况。健康鸵鸟在刚从鸟舍放出来时很兴奋,表现为向后蹬腿,张开翅膀绕着运动场跑动或者原地转圈。同时,清晨也是观察粪便的最好时机。一般情况下粪便为草绿色,如猪粪状,排粪动作迅速。若鸵鸟排便困难,且为颗粒状,如羊粪球,则为便秘,通过给鸵鸟灌注适量食用植物油,可以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或者适当减少精料在日粮中的比例来减缓便秘的症状;相反,若表现为拉稀便、粪便恶臭,则为腹泻,此时则应该适当增加精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喂食时,若鸵鸟有采食动作,但无食团下咽,则为“假食”现象,及时给表现异常的非洲鸵鸟做好标记,以便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非洲鸵鸟的育雏期为 3 个月,故 1~90 日龄的鸵鸟称为雏鸵鸟。
1)雏鸵鸟的饲养。雏鸵鸟出壳后前 2 日不用喂食,其腹内的卵黄能够提供所需的营养,从第 3 天开始喂食、喂水。在育雏期,非洲鸵鸟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饲喂方式不当,则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在此阶段,应选择饲喂鲜嫩多汁、块小、易消化、粗纤维含量低的青粗饲料,精料应为粉料,1~30 日龄每只每天 70 g 精料,31~60 日龄每只每天 121~400 g 精料,61~90 日龄每只每 天500~600 g 精料,青饲料的添加不得超过精料的 5倍 ,饲喂时做到少喂勤添。由于此阶段鸵鸟生长迅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故可向饲料中添加钙物质,能有效预防鸟腿畸形。
2)雏鸵鸟的管理。由于育雏期鸵鸟的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对环境的变化表现得十分敏感,故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在整个养殖阶段
占重要的地位,要求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细致、耐心。
非洲鸵鸟转入育雏舍内时,舍内温度为 25 ℃左右,以后每周降低 2 ℃,逐渐降至 15~18 ℃ [6] 。冬季时,可以在鸟舍内沙地上铺垫料。为了防止鸵鸟啄食垫料,应在垫料上再铺一层毯子,这就要求做到勤换垫料及毯子,还要及时打扫卫生,以保持鸟舍内的清洁。加强鸟舍的通风换气,育雏期湿度一般保持在 55% ~70% 。鸵鸟出壳 2 周后,如果天气晴朗,可将它们放到运动场运动与采光,适当光照有助于预防腿病。
雏鸵鸟生长至 1 个月后,会因多种原因出现体型大小不一的现象,应及时将它们进行分群。对生长缓慢的雏鸵鸟进行单独饲喂,以免因采不上食而导致生长更加缓慢,严重者甚至形成僵鸟。
4~6 月龄的非洲鸵鸟称为青年鸟,是从雏鸟到成鸟的过渡期;从 7 月龄至产前为大鸟期。
1)育成鸟的饲养。在青年鸟阶段,非洲鸵鸟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对粗纤维的利用和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可以逐渐增加青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但鸵鸟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还未达到成年鸟的水平,故不能直接将青粗饲料全换为过老的草料,以免发生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料可由育雏料逐渐转化为育成料,由粉料逐渐转换为颗粒料。在大鸟期,通常按照青∶精 =7∶3 的比例进行饲喂,饲喂精料 1.5~2 kg/ (只·天),其余则饲喂青料至吃饱。非洲鸵鸟在早晚 2 次采食兴致最高,可稍加大饲喂量。在夏季,中午处于高温期,鸵鸟的采食量下降,则应酌情减少饲喂量,以免造成浪费。夏季尤其要注意勤换饮水。
2)育成鸟的管理。随着日龄的增长,鸵鸟可以采用大型运动场圈养的方式进行饲养。在青年鸟阶段,由于抵抗力还较差,当室外温度较低时采取早放晚收的方式。在此阶段,鸵鸟的活动能力逐渐加强,尤其到了大鸟期。公鸟生性好斗,当鸵鸟在运动场相互追逐或打斗时,禁止人员在运动场内乱跑动,以免引起鸟群更大的骚动而造成误伤。为了避免它们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伤害,要求运动场地平整,防止鸵鸟因摔倒使腿部受伤;同时运动场的围栏应结实,无尖刺、棱角,且高度不应低于 2 m ,避免因围栏过低鸵鸟从运动场内翻出产生意外。在天气骤变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种鸟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受精率和产蛋率。
1)种鸟的饲养。在此阶段,非洲鸵鸟的饲喂遵循定量、定点的原则,一般在每天 7:00 和 11:00 及14:00 和 18:00 进行饲喂 。若在冬季,则可将最后一次提前至 16:30 或 17:00 进行饲喂。精饲料喂量一般控制在每只 1.5 kg左右,以防过肥而使产蛋量下降或停产。
2)种鸟的管理。挑选种鸟时,应选择精神饱满、反应迅速、体型高大、发育较好的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公母配比以 1∶2 或 1∶3 较为适宜,注意加强鸵鸟的运动,能够获得较高的受精率。鸵鸟的交配,多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雄性强的雄鸟可在 1天交配 6~10 次,母鸟在交配后 1 周左右便开始产蛋。鸵鸟有抱巢性,故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应及时把蛋取走。取蛋时不能直接用手取,为防止污染,应用干净的纸或干净毛巾取蛋,并注意防止公鸟的攻击。母鸟开产第 1 年产蛋约 20 枚,随后产蛋量逐年增加。正常情况下,一只优良的母鸟年产蛋量可达 80 枚以上 。
在此阶段,做好卫生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包括运动场地、蛋坑等方面的管理。在产蛋高峰期,运动场要经常打扫,蛋坑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并定期换沙,减少对种蛋的污染。此外,鸟栏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和异物。
此外,在非洲鸵鸟的整个生长阶段,还应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不同生长阶段所用的疫苗不同,接种方式也不同,故要求管理者做到细致和耐心,从而保证非洲鸵鸟的健康成长。
在非洲鸵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繁育户应根据非洲鸵鸟各生长阶段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饲喂与管理,同时还要不断改善饲养条件,最大限度地保证鸵鸟健康成长,以降低繁育风险,从而推动非洲鸵鸟繁育业的发展。